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思维导图读人物丨“和平使者”—郑和

2024-09-05 04:05:4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思维导图读人物丨“和平使者”—郑和郑和,明朝航海家,回族,云南昆阳人。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后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其为“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

  建文元年(1399)十月,时任燕王的明成祖发动了“靖难之役”,离开驻守的北平(今北京)南下进攻大宁,致使明将李景隆乘机包围北平,并在郑村坝(今北京东坝)安营扎寨。燕王还师交战,大败李景隆军队,斩杀一万余人,俘获数万人,取得了起兵以来第一个胜利。在这次战役中,仍以马三宝为名的郑和是他手下战将之一,因作战勇敢而给他留下较深印象。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朱棣以赐姓授职的方式表达他对有功之臣封赏与恩宠时,马和被赐姓郑,以纪念郑村坝大捷,从此马和改称为郑和。同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官员,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幼年曾随祖父和父亲到过国外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间,由郑和担任船队使团正使,带领明朝船队先后七次(一说八次)远航,航行至当时所谓的“西洋”(即婆罗洲以西洋面)。

  船队自中国出发后,经南洋群岛,横渡印度洋,或取道波斯湾,最终可抵达红海和东非海岸。当时郑和船队横渡印度洋前往非洲的航线有两条:一是“自锡兰山别罗里,南去二十一昼夜,可至其国(卜剌哇国)”;二是“自小葛兰,舟行二十昼夜,可至(木骨都束)”。郑和船队曾走这两条路线

  郑和下西洋航路之远、之繁复,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划时代的。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局限性,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使命未能由郑和船队来完成,但他们所经历的航路,在那么广大的范围内,发展起了亚非各个沿海国家和地区之间纵横交错的海上交通、贸易、等加强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之间的联系,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