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瑜伽师地论

2024-10-01 23:24:5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白话)瑜伽师地论题解 《瑜伽师地论》(Yogacaryabhumi) , 一百卷, 是佛典中最重要的论著之一,通说为弥勒(Maitreya) 编著①。 瑜伽是梵文 Yoga 的音译, 意为相应、 涉入,另 有和 合、 一致、 互有方便善巧之义。 瑜伽师即 瑜伽阿阇 梨、 瑜伽行者(Yogacarya), 通称为三乘(声闻乘、 缘觉乘、 菩萨乘) 修行者。 瑜伽阿阇梨梵语本义为修瑜伽的教师, 此处特指瑜伽派三乘行者通过闻、 思半岛官网、 修次第修行,达到所观境、 所修行、 所证果善巧相应而成就佛道, 并以成就之道调化众生。地, 所依、 所持、 所行、 所摄。「瑜伽师地」 即意指瑜伽师所依、 所行的境界。《瑜伽师地论》 就是论明...

  题解 《瑜伽师地论》(Yogacaryabhumi) , 一百卷, 是佛典中最重要的论著之一,通说为弥勒(Maitreya) 编著①。 瑜伽是梵文 Yoga 的音译, 意为相应、 涉入,另 有和 合、 一致、 互有方便善巧之义。 瑜伽师即 瑜伽阿阇 梨、 瑜伽行者(Yogacarya), 通称为三乘(声闻乘、 缘觉乘、 菩萨乘) 修行者。 瑜伽阿阇梨梵语本义为修瑜伽的教师, 此处特指瑜伽派三乘行者通过闻、 思、 修次第修行,达到所观境、 所修行、 所证果善巧相应而成就佛道, 并以成就之道调化众生。地, 所依、 所持、 所行、 所摄。「瑜伽师地」 即意指瑜伽师所依、 所行的境界。《瑜伽师地论》 就是论明三乘行人修习境、 行、 果相应的境界, 本论依次论述了 十七种境界, 所以《瑜伽师地论》 又简称为《十七地论》。 本论的作者虽然通说为弥勒, 其实不甚详确。 据佛籍载、 佛学家言, 作本论的弥勒有二人。 一是作为未来佛的菩萨弥勒, 弥勒是兜率天宫(Tusta) 内院一生补处(即最后身) 的菩萨, 在释迦牟尼(sakYamuni) 入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 从兜率天宫下降到娑婆世界成佛。 佛陀入灭后一千年, 有无著(Asanga) 菩萨不满足已学的小乘佛教, 就便神通从阿踰陀国(Ayodhya) 的讲堂, 升登夜摩天兜率天宫听受弥勒讲大乘教义, 后又请弥勒下生人间说法。 无着后来日夜陈述师说, 便传下了 弥勒的著述, 其中最重要的著作便是这部《瑜伽师地论》。 二是作为历史真实人物的菩萨弥勒。 众多史籍提到过一位名为弥勒的著名论师, 如萨婆多部师资记目录中叙述三十五祖圣提婆(Aryadeva)、 四十二祖摩帝丽、 四十四祖婆修盘头(VaSubandhu)。 摩帝丽即弥勒(Maitreya) 的异译,婆修盘头即世亲菩萨, 是无著的胞弟。 又如《传灯录》 的旁系中有十祖摩帝隶披罗, 摩帝隶披罗也是弥勒(MaitreYa) 的异译。 综合多种史籍可知, 弥勒生于提婆后、 无著前, 约于公元二七○年至三五○年问, 与无着、 世亲一样, 在萨婆多部即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 出家, 是无著的祖师, 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创导大乘唯识学的著名论师。 由无著等传出的题名为弥勒编著的著作, 除《瑜伽师地论》 外, 还有《大乘 庄 严 经 论 》 ( Mahayanasutralankara ) 、 《 辨 中 边 论 》 ( Madhyanta Vibhaga-tika)、 《 现观庄严论颂》( AbhiSamayalankara)、 《 法法性分别论》(Dharmadhar-matavibhaga)、(Mahayanottara-tantra-saStra)。 由于史籍对历史人物弥勒的记载甚少且模糊,难以确考, 所以学术界仍有人对弥勒的实有性存疑。 但有一点无可争议, 即在提婆之后、 无著之前, 一定有一位说一切有部的论师或说一切有部中的一个论师群体, 倡导了 以唯识为理论基础的新型的大乘思想体系, 并将有关的学术探讨资料结合, 作有关的瑜伽行宗教实践的总结, 进行了 系统的整理, 编撰出了系列著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 由无著等弘扬了 出来。 也有的学者认为本论就是无着整理编撰的, 只是托名弥勒自重而已。 本论的梵文原本全文, 直到公元一九三六年, 印度的罗喉罗在的萨迦寺发现, 才录写归国, 陆续刊印。 在此之前, 印度只存在菩萨地部分梵文本。 本论的汉文译本, 在唐译全本问世之前, 已有多种节译本。《菩萨地持经》《究竟一乘宝性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