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新书 涪陵区珍稀文献图录
新书 涪陵区珍稀文献图录本书主要收入涪陵区图书馆(涪陵区古籍保护中心)入选《重庆市三十三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馆藏,及重庆市涪陵区古籍普查“私人藏书”。另,涪陵区图书馆所藏时期传统装帧书籍亦较珍贵,因此将它附于古籍之后。
全书收录301种涪陵区珍稀文献,按经、史、子、集、丛排序,著录所选书籍之书名、著者、版本、版匡尺寸、行款、钤印、收藏单位、存册数等,并配以卷首或扉页的高清图片,助于读者加深对文献的了解。版本形式包括刻本、稿本、抄本、套印本、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等。长期以来,涪陵区珍稀文献多深藏馆库,此次出版扩大了涪陵区所藏珍稀文献的曝光,有益于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
熊世琼,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重庆市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委员会副主任,涪陵区图书馆理事会理事,图书资料副研究馆员,合著《三峡后续文化地域历史规划》(涪陵卷)。独著《法治教育进社区》案例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著的《全国100家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优秀案例》;独著的《“红色文艺轻骑兵”阅读推广》作为全市公共图书馆唯一志愿服务案例,被《阅读重庆: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十三五”发展报告》收录。
陈朝晖,涪陵区图书馆古籍与历史文献保护中心主任,重庆市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涪州古籍传统修复技艺传承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流傳下來燦若繁星的古代文獻典籍,是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人類文明的精神瑰寶。加强古籍保護對賡續中華文脉、弘揚民族精神、增强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國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以來,以習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習總强調“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涪陵區圖書館在加强古籍文獻保護和文化遺産傳承的基礎上,注重文獻價值挖掘闡釋,講好中國故事,讓文字活起來,是踐行習總關於“着力賡續中華文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
涪陵地處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心,長、烏兩江交匯於此,公元前277年區境始置枳縣,自唐代以來一直爲州治所在地。這片土地不僅保存着無數的歷史遺産,更珍藏着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涪陵區圖書館便是庋藏這些古代文化典籍的重要場所,其前身可追溯到1926年成立的涪陵縣公立圖書館,經歷近百年的滄桑變化,現有古籍藏書1.57萬餘册(件)。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啓動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涪陵區圖書館按照“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古籍保護方針,不斷改善古籍保護環境、强化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古籍活化利用,使涪陵區古籍保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書的出版,是涪陵區委、區政府推動古籍保護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圖録收録了涪陵區圖書館藏古籍236種,其中,17種入選重慶市第一批、第三批《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録》。此外,亦收録具有代表性的館藏民國時期傳統裝幀書籍45種,以及涪陵區古籍普查成果“私人藏書”20種(古籍16種,民國時期傳統裝幀書籍4種)。共計收書301種。其中,不乏珍稀善本,如清同治九年廣州倅署刻四色套印本《李義山詩集》三卷、清光緒朱墨套印刻本《金石例》十卷等,頗具文獻研究價值。本書的面世,將向世人展示涪陵區古籍收藏成果,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底藴。
守正創新,古籍保護任重而道遠。在新的征程上,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結合新時代古籍文獻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凝聚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古籍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讓更多的人通過古籍汲取古人思想智慧,爲文化强區建設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半岛官网。
涪陵區圖書館作爲全區古籍保護中心,其前身可追溯到1926年成立的涪陵縣公立圖書館,現館藏1.57萬餘册/件珍貴古籍文獻,是幾代人歷經九十餘年風雨守護的成果。
古籍,是祖先留給我們不可再生的珍貴歷史瑰寶,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涪陵區珍稀文獻圖録》收録了17種已納入第一批、第三批《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録》的館藏,如清乾隆《周文恭公册封琉球圖原卷》六段、清康熙《函史》一百二卷、清乾隆《再重訂傷寒集註》十卷附五卷、清同治九年廣州倅署刻四色套印本《李義山詩集》三卷等彌足珍貴,是極具研究價值的重要歷史文獻。
涪陵區圖書館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上持續發力,推進古籍整理保護,加强地方文獻建設,讓沉寂的珍稀文獻資源“活”起來,把跨越時空的優秀文化挖掘出來,宣傳古籍中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價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古籍走進百姓生活,這就是我們今天出版《涪陵區珍稀文獻圖録》一書的目的。
本書在編撰過程中,得到涪陵區委宣傳部、涪陵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以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涪陵區委、宣傳部長,區古籍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吴輝同志在百忙之中,爲該書作序,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